咨询热线:0755-83554214

销售热线:13415391180

三亚这片热土中国棉花灿烂绽放——记棉花研究员刘方的初心与坚守

  见习记者 林铮铮 三亚日报记者 张慧膑“棉花集粮棉油饲于一体,一身都是宝,它的纤维可以纺织成衣服,也能够适用于制作纸币;它的种子内有一种叫棉酚的物质,棉酚不能直接食用,会对人体产生毒害,但提取出来之后,可当作化工原料,对部分肿瘤有治疗作用;将种子中的棉酚剥离后可以食用,蛋白质和油分含量很高,可以榨油,也可当作饲料。”记者走进国家野生棉种质资源圃(三亚)时,有一个身影正顶着炎炎烈日,向来客介绍棉花的“妙用”。他便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研究员、资源圃常务副主任刘方。

  刘方(右)在国家野生棉种质资源圃(三亚)里查看野生棉长势。三亚日报记者 陈聪聪 图

  刘方1996年参加工作,从事棉花野生资源考察、收集、保存、评价与利用研究,参与建设国家野生棉种质资源圃,收集并保存了世界上80%以上可收集棉种,在野生棉资源收集与保存、野生棉优异基因源挖掘与利用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近三十年与土地为伴、与棉花为友的科研工作让他深知:棉花不仅是柔软洁白的纤维,更是关系着千万农民生计和国家纺织业根基的关键。

  我国并非棉花的原产地,这也代表着,我国并没有天然的野生棉花,所有的棉花品种,最初都是舶来品。

  刘方介绍,早在1981年,我国就开始在海南三亚建设野生棉活体保存基地,也就是现在的国家野生棉种质资源圃(三亚)。三亚位于北纬18度,和野生棉的原生环境接近,是我国最好的活体保存地。

  “我们得去找呀!”刘方表示,从上世纪中叶开始,我国科学家就开始有意识地收集野生棉种质资源,最初的资源来自于美国。此后数十年中,我国科学家们走遍全球,在澳洲广袤的无人区、太平洋繁星一般的小岛上、非洲的荒漠和丛林中,搜集到了世界上大部分野生棉种。

  “野生棉的植株各式各样,在寻找的过程中有很多困难,不过有时候也会出现有趣的事。”刘方提起这些令人啼笑皆非的经历,有些忍俊不禁,“从2005年到现在,我去过十几个国家寻找野生棉,有次我们跟西澳大学的教授一起拿着照片去找野生的圆叶棉,这是一种生长在地表的野生棉,有点像红薯,也有膨大根,生长在澳大利亚金伯利荒无人烟的无人区。根据资料,我们把车停在荒漠地带,西澳大学的教授不了解棉花,就蹲在车边等我们。我和同事以车为中心点,在一两公里的范围内来回找,找不到,最后只能无奈地回到车边,告诉他这一个地区没有棉花,他顺手指着身边一堆杂草一样的植株问你看这个是不是棉花?我们仔细一看,就是它!我们要找的圆叶棉!费了好大工夫没找到,结果它就在车边的地上。”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棉”却在停车处。

  世界上目前一共发现了53个棉种,包括49个野生棉种和4个栽培棉种,经过刘方与众多科学家的不断搜集寻找,目前国家野生棉种质资源圃(三亚)活体保存39个棉种和150多个种间杂种,收集保存资源棉种数和杂种数均居世界第一。

  国家野生棉种质资源圃(三亚)中,各种形态的棉花植株青翠欲滴,有的棉花高五六米,枝繁叶茂,每一片叶子都在努力向外延伸,争取阳光的照拂;有的棉花犹如灌丛一般,枝干交织,紧凑而饱满;有的棉花则生长在地表,顺着地势起伏生长。相同的是,它们都没有对应的牌签介绍,只有独特的编号。

  “这些棉花是一定不可以挂牌的,名字、属性都不能挂出来,种质资源材料只有编号,编号对应的材料名称只有我们自己明白。”在介绍棉花种类时,面对记者的疑惑,刘方一脸严肃地说,“这是为避免别人来窃取棉花种质资源。”

  踏入温室、棉田间,挽起衣袖,弯下腰杆,亲手培育每一株棉苗。从栽种的时机到土壤的墒情,从施肥的分量到浇水的频率,每一个环节他都精心把控。

  “有的野生棉,在原生环境能够顺利开花结果,但到了海南之后,就很难开花结果了,我们就一定要通过扦插或嫁接的方式栽培它。”刘方指着整齐排列在棉花植株下的水管介绍,“看到底下的水管了吗?这些水管是用于精准滴灌的,这些棉花来源于不同的地方,对环境的要求都不一样,我们会根据每种棉花的特性进行施肥、浇水、打药,每种棉花都有对应的栽培措施。”

  太阳高照时,他汗流浃背,却依旧专注地观察着棉花的生长态势;风雨中,他身披雨衣,仔细检查着棉田的排水情况。

  “这个像手一样的是三裂棉、三叶草形状的是司笃克氏棉、斯特提棉长得像牵牛花”聊起这座“宝库”中的棉花,刘方如数家珍。

  粮安天下,棉促文明。粮食解决了人类的温饱问题,而棉花在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起到了关键推动作用。

  研究人员通过国家野生棉种质资源圃(三亚)完成31项科技成果获奖38次、500余篇科技论文、100余篇学位论文;利用野生棉资源和远缘杂交资源材料,先后向国内多家单位提供遗传材料10000余份次,直接用作亲本育成新品种近200个,其中累计推广面积50万亩以上的有50多个,在全国种植培养面积达5.5亿余亩,新增经济社会效益500多亿元。刘方轻抚着斯特提棉的叶片,自豪地对记者说,“见证了我们的祖国的发展、见证了我国棉花产业从起步到现在全面发展的阶段,我感到很欣慰,感觉自己的价值得到了提升。”

  “目前,我们正在准备搭建一个实物共享与信息共享的综合利用平台,实物共享就是我们这些资源材料的活体,以后育种专家及国内外研究人能通过互联网获得资源圃野生种质材料的照片、性状、保存状态、基因组成等详情信息,使这些野生种质资源得到更充分更广泛的利用。”刘方说。

  “棉花也是花,不争春和夏,秋结万担棉,冬暖千万家”。中国棉花在三亚的发展故事,是一部科技与自然融合、创新与挑战并存的“史诗”,而刘方,是这一篇“史诗”的书写者、见证者之一。在刘方的身上,我们正真看到了一位科学家的执着与担当,也看到了棉花产业的璀璨未来。他就像一位辛勤的园丁,用心呵护着每一株棉花,让它们在中国、在三亚的阳光下,绽放出最绚烂的花朵。

Copyright 粤ICP备1901080 小九体育综合直播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